數學系碩士班
教育目標
  1. 培養良好數學專業、應用數學及數學教育研究人才。
  2. 培育中學及大學之優良數學師資。
  3. 培養能將數學應用於科學、社會、工藝等各方面的人才。
學生核心能力
1-1 熟習數學學科專業的能力
1-2 具備數學邏輯推理與歸納的能力
1-3 具備數學思維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1-4 具備高等數學問題的擬題與解題能力
1-5 能以數學做為認識其他學科的工具
1-6 具備從高觀點看初等數學的能力
2-1 具有數學溝通、表達能力
2-2 具有數學或數學教育理論轉化與情境適應的能力
2-3 具有領導與同儕合作的能力
2-4 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3-1 能以耐心、勤奮、專注以及充滿好奇心的態度尋求問題解答
3-2 具備獨立思考與批判反省的能力
3-3 樂於團隊合作
3-4 具有洞察力、直覺、數學感。
3-5 具備良好的數學品味。
4-1 精熟專業知識並能不斷自我成長
4-2 對真理有堅定的求知態度
4-3 具有多元的數學價值與數學學習的信念
4-4 兼具科學與人文的世界觀,欣賞其他知識領域的價值。
課程規劃
本系課程列表
課程分類課程名稱(建議修課年級)
系(所)共同必修課程 引導研究:數學研究趨勢  數學教育研究專題(一)  數學教育研究專題(二) 
系(所)共同選修課程:分析領域 定點論  凸分析專題  實變分析(一)  實變分析(二)  複變分析(一)  複變分析(二)  泛函分析特論(一)  泛函分析特論(二) 
系(所)共同選修課程:代數領域 同調代數(一)  同調代數(二)  解析數論(一)  解析數論(二)  代數數論特論  近世代數(一)  近世代數(二)  李代數  群環專題(一)  群環專題(二)  代數幾何導論  幾何分析專題(一)  幾何分析專題(二)  代數數論  數論與函數體的算術(一)  數論與函數體的算術(二)  希爾伯特第十問題(一)  希爾伯特第十問題(二) 
系(所)共同選修課程:幾何領域 動態幾何專題研究(一)  動態幾何專題研究(二) 
系(所)共同選修課程:應用數學領域 微分方程(一)  微分方程(二)  展發方程專題  微分方程專題  半群論專題(一)  半群論專題(二)  統計專題  統計推論  組合學(一)  組合學(二)  應用數學專題(一)  應用數學專題(二)  機率專題  統計計算專題(一)  統計計算專題(二)  數值分析專題(一)  數學與電腦專題(一)  數學與電腦專題(二)  應用數學(一)  應用數學(二)  計算組合  圖形學及其應用  優選理論專題(一)  優選理論專題(二)  互補問題專題  組合專題(一)  組合專題(二)  偏微分方程式論  多變量分析專題(一)  多變量分析專題(二)  統計計算(一)  統計計算(二)  偏微分方程導論(一)  偏微分方程導論(二)  矩陣計算(一)  矩陣計算(二)  試題反應理論  統計方法(一)  非線性規劃(一)  非線性規劃(二)  貝氏統計初探  隨機過程(一)  隨機過程(二)  迴歸分析  實驗設計與分析  數理統計(一)  數理統計(二)  存活分析 
系(所)共同選修課程:數學教育領域 數學教育通論(一)  數學教育通論(二)  數學哲學  數學思考與過程研究(一)  數學思考與過程研究(二)  數學教育研究設計(一)  數學教育研究設計(二)  數學師資訓練  數學教育專題(一)  數學教育專題(二)  幾何概念分析(一)  幾何概念分析(二)  數學社會史專題  數學教育比較研究  數學課程發展研究專題(一)  數學課程發展研究專題(二)   數學心理學專題(一)  數學心理學專題(二)  數學的實作學習與評量(一)  數學的實作學習與評量(二)  數學教育專題  數學教育研究法(一)  數學教育研究法(二) 
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