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通識教育課程地圖(前往「通識教育課程地圖」)
「通識課程地圖」係將本校所有通識課程依其屬性予以分類,以視覺上友善、容易理解的圖表,將本校系統化的通識課程規劃,以清晰明瞭、一覽無遺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俾便快速掌握本校通識教育課程的全貌。
前往「臺師大通識教育課程地圖」:臺師大通識教育課程地圖。
前往「臺師大通識教育課程地圖」:臺師大通識教育課程地圖。
臺師大通識教育理念
本校通識教育以「廣博雅致,師大大師」為基本理念,強調個人全面發展的全人理想。這個理想中包含了兩項重要的主軸:
- 讓學生發展自我的生命與主體性,使其能以不同的思維取徑看待,並瞭解自身生命處境中人文、社會、自然等各不同面向。
- 讓學生擔任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公民。因此,當我們要求學生修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學門時,目的並不在於多知道另一套知識,或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趣味,而是要讓學生多瞭解一種觀點,並能透過這些觀點來增進個人對自身生命與社會環境的理解,並能進一步思考與回應社會公共議題。
臺師大通識教育四大原則
本校通識教育包含語文通識、核心通識(包含藝術與美感、哲學思維與道德推理、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歷史與文化、數學與科學思維、科學與生命六大領域)、一般通識,與非正式課程(如通識教育中心精心策劃、舉辦的「通識教育系列活動」,包含通識講座、影展、讀書會等),各類通識教育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
臺師大通識教育課程目標
本校通識教育包含「語文通識」(包含國文、英文(一)、英文(二))、「核心通識」(區分為「藝術與美感」、「哲學思維與道德推理」、「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歷史與文化」、「數學與科學思維」、「科學與生命」六大領域)及「非核心通識」(六大核心通識以外,促進學生多元學習之相關通識課程)。核心通識課程既然名為核心,顧名思義表示這些課程具有共同、必要的性質,因此,本校核心通識指的是一些「必修」或「選修程度有限」之課程。為此,本校在六大領域範疇內,各自規劃數門課程提供學生修習。
詳言之,本校通識教育各領域之課程目標如下:
詳言之,本校通識教育各領域之課程目標如下:
(一)藝術與美感領域 | |
---|---|
領域目標 |
本領域旨在提升學習者藝術涵養、審美判斷與藝術批評能力、藝術表現展演能力,並期能整全性地擴展學習者之文化藝術視野。其具體目標如下:
|
領域內涵 | 本領域所涵蓋之藝術表現,包括音樂藝術、舞蹈藝術、雕塑與繪畫藝術、戲劇、文學、建築結構、空間藝術以及跨領域整合的電影藝術與視覺藝術。因此,課程內涵,包含多種藝術表現方式,並兼顧東、西方藝術家、藝術理論、作品與藝術表現方法之認知、描述、分析與評價。課程安排主要在於引導學生瞭解東、西方藝術的內容與特色,進而描述藝術作品內容、媒介、表現技巧,分析各項藝術活動的形式風格與內涵,並能以簡易的藝術技能展現自我,最後並將藝術欣賞及展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從藝術活動中認識藝術、接納藝術,提昇其藝術涵養。 |
(二)哲學思維與道德推理領域 | |
領域目標 |
本領域旨在由哲學思辨出發,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考及道德判斷能力,並進一步建立責任倫理素養,使學習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多元價值議題,確立個人道德判斷依據與自我生命價值。其具體目標如下:
|
領域內涵 |
本領域以「思、覺、行」為課程主軸,由知能、情意、實踐三方面發展課程內涵,使學生有能力讓生活更具合理性與人文性。
|
(三)公民素養與社會探究領域 | |
領域目標 |
本領域旨在培養全球化時代之民主社會中,學生參與公共事務所需的知識、態度和技能。希望透過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理論,發展探究現代民主社會重要議題的分析方法,並建立關懷弱勢、促進社會正義的行動力。其具體目標如下:
|
領域內涵 |
民主化和全球化這兩股趨力涉及複雜的政治、法律、經濟、科技、勞動、媒體、性別、族群、生態環境、社會和文化認同等面向。為培養能因應此趨勢並積極參與的公民,本領域內涵主要內容如下:
|
(四)歷史與文化領域 | |
領域目標 |
本領域旨在透過跨時與跨空間的分析,啟發學生的歷史意識,並進一步培養尊重與欣賞其他文化的精神。其具體目標如下:
|
領域內涵 |
|
(五)數學與科學思維領域 | |
領域目標 |
本領域旨在綜合數學、物理、化學基本能力,希望培養學生的數量識能,並掌握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具體之目標如下:
|
領域內涵 |
|
(六)科學與生命領域 | |
領域目標 |
本課程領域強調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的互動與統整,藉由科學本質與人文思考的深刻體驗、生命現象與發展的關切、及自然資源利用與環境倫理的價值澄清,使學生具有科學邏輯與人文關懷的通識素養。具體目標如下:
|
領域內涵 |
本領域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為:科學本質之內涵,離不開人類主體建構所抱持之信念,所以人類的求知、需求、責任、與道德不能被排除在科學發展的範疇之外。依據此理念,本課程涵括三個範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