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系
教育目標
  1. 陶鑄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
  2. 培育優質中學歷史教師
  3. 養成史學專業人才
  4. 培養史學應用能力
學生核心能力
1-1 具備歷史專業知識
1-2 資料蒐集與解讀之能力
1-3 口述採訪與田野調查
2-1 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
2-2 文史相關議題之闡述能力
3-1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知能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具備人文精神與世界觀
課程規劃
本系課程列表
課程分類課程名稱(建議修課年級)
校共同必修 中文閱讀與思辨、中文寫作與表達、英文(一)、英文(二)、英文(三)、體育、初階服務學習
通識課程 人文藝術領域社會科學領域自然科學領域邏輯運算領域學院共同課程跨域專業探索課程大學入門專題探究MOOCs
系共同必修課程 歷史與文化  史學方法(一)  史學方法(二)  中國通史(中古)  中國通史(近世)  中國通史(近現代)  世界通史(上古)  世界通史(中古)  世界通史(近世)  世界通史(近現代)  臺灣通史(1895年前)  臺灣通史(1895年後)  中國通史(上古) 
系共同選修課程:臺灣史學群選修課程 十九世紀福爾摩沙與世界研討  近代臺灣日記史料選讀  臺灣歷史與教學研討  臺灣近代政治社會史研討  臺灣戰後檔案解讀與歷史田野研討  臺灣社會史  臺灣政治史  臺灣涉外關係史  臺美關係史  臺灣當代史  臺灣政治史  臺灣涉外關係史  臺灣近代史  臺灣社會史  臺灣文化史  臺灣史  臺灣地方歷史文獻解讀  近代臺日關係史 
系共同選修課程:中國史學群選修課程 中美關係史研討  方志與地域社會研討  西方漢學導論  全球化與近代中國變遷專題  中國思想史研討  現代香港社會文化議題研討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社會研討  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史專題  中國上古史  魏晉南北朝史  秦漢史  隋唐五代史  遼金元史  中國史學名著選讀  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  明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中國政治制度史  中國上古文化史  全球化與近代中國變遷  中國現代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魏晉史  清代中國史  清代中國政治社會史  隋唐五代史  遼金史  宋史  資治通鑑選讀  中日關係史  近代中日關係史  中國史  元史  隋唐五代政治史  秦史  兩漢史  中國政治制度史(官員管理)  中國政治制度史(政府組織) 
系共同選修課程:世界史學群選修課程 東亞歷史中的貨幣與市場專題研究  近代西方歷史意識專題  東亞社會文化史專題  5至16世紀法蘭西王權專題  近代西方知識分子與中國文化研討  十九世紀英國思想史專題  西方婦女史研討  十七世紀至當代東亞史研討  日文歷史名著選讀研討  北美與國家身分構成研討  西洋現代史  法國史  日本史  西洋現代思潮  近代西洋思想史  歐洲近世社會文化史  啟蒙運動史  文藝復興史  古代近東史  歐美近現代政治社會史  西洋中古史  中世紀西歐社會文化史  日本史  歐美近世政治社會史  西洋現代史  英國史  近代歐洲的文化與社會  日本現代史  現代韓國歷史與文化  韓國流行文化 
共同選修課程:應用史學群選修課程 滿文文獻選讀研討  數位人文與歷史研究專題  西方漢學專題  歷史地理  影視史學  博物館與導覽  歷史專題與多元思考  數位人文與歷史研究 
教育學分課程 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專題  歷史教材教法(教)  歷史科教學實習(一)(教)  歷史科教學實習(二)(教) 
未來發展